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项目也渐渐深入人心,而娱乐圈则趁势崛起,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也正因为娱乐圈的极速发展,使得娱乐圈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娱乐圈的公众人物,一言一行都被很多人看着,如果做出太过的事情,很容易抹黑娱乐圈,不过,抹黑娱乐圈的事情并不见怪。
在娱乐圈中,有一位大佬,著名音乐人,刘若英的家世竟然是如此的显赫,爷爷是黄埔一期的高材生,还在戴笠手下干过,很受器重,被授予一级上将军衔。这样显赫的家世真的不常见,可见刘若英的梦想真的是音乐,上段时间拍的一部电影还闹得沸沸扬扬的,成当时的焦点人物,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爷爷刘咏尧。
刘咏尧出生于1909年的湖南省醴陵县,家庭比较富裕,从小就正常读书上学,1922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刘咏尧的转折点是发生在1924年,那年黄埔军校开办,他决定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成黄埔第一期学员,最让人记住他的不仅有超高的学识,还有最小的年龄,只有15岁。
毕业后,刘咏尧参加了两次东征,在战斗中,小小年纪的刘咏尧就担任冲锋队队长,带领战士们战斗在最前线,多次负伤都不下火线,战后,刘咏尧因功升任营长。
随后,刘咏尧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进行深造,是中山大学的第七班。请注意,当时第七班的班长是邓小平,班上同学都有左权、李卓然、潘自力、林伯生、屈武、谷正纲、谷正鼎、康泽等20人,这些人全部都是两党的高级人员。
回国后的刘咏尧担任营长、团长,升迁特别快,不过他不仅打仗出色,做政治宣传和军校教育工作更是鼎鼎大名。刘咏尧曾在戴笠的军统下工作,担任军统政训处主任期间,是戴笠的得力干将。
1929年4月,刘咏尧担任50师政治部陆军少将主任,在9月份的时候又进阶为中将,要知道当时的刘咏尧还只是一个虚岁20的年轻人啊。
刘咏尧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的任命很少,做最多的工作还是政治工作,不过他是哪需要就调到哪,啥都能干,还都能干好。学校缺教育人才,他就被调到学校当教师,军政部的抗日工厂没人去管理,他又去当了厂长,蒋中正的侍从室缺少主任,他又过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主任,就是前线缺人指挥,他也可以去指挥战斗,尽显英雄全能本色。
1945年6月,因刘咏尧的贡献,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中将。
刘咏尧素有“儒将”之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竟然把重心放在了国家教育上,重建了中正学校,又入杭州、上海等地建设分校,这还不满足,又在南京筹建中正大学。
1949年5月,刘咏尧在广州代理国防部长,12月与顾祝同一起乘坐飞机逃往台湾。
因为在建设学校方面有很深的心得体会,在台湾后,对于学校的建立都被交给了他,不仅如此,1951年还兼着“国立”台湾大学教授,因为在台湾的教育贡献,被授予陆军上将。
刘咏尧在晚年时又有了写书的爱好,著有《中国国民党党史》《世界各国革命史》《人事行政论丛》等,回忆录有《九十忆往》。
刘咏尧有一个孙女叫刘若英,对她特别疼爱,从小疼到了大,也正是因为有疼爱她的爷爷撑腰,养成了刘若英这种活泼的性格。
在刘若英工作之后,经常很晚才会回家,这时候刘咏尧就会和夫人说:“等她回来一定要打断她的腿,省得以后天天往外跑,不知道沾家!”可是在刘若英回家后,刘咏尧还会拦着发火的夫人说:“行了,行了,这么晚了,赶紧让她睡觉吧。”刘咏尧对刘若英的溺爱程度可见一斑。
刘咏尧坚持爱国理念,经常呼吁黄埔同学为国家的统一尽一份力,晚年也曾以中国和平统一协进会访问团名誉团长的身份前往北京访问。
刘若英回忆爷爷刘咏尧时说,“祖父生前最喜欢我唱《黄埔军校校歌》给他听,”尽管刘若英从来没有靠过家族背景,但又说自己的成功少不了爷爷的精神支持。
本文来自云鹤观史投稿,不代表T9K9经典影视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