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我们提倡的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可是在民国时期我们会看到不少的包办婚姻,很多女性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的女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种安排,虽然他们过得非常的不幸福,但是她们并没有进行反抗。
在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追寻爱情与知识是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那么对于冯和议来说也是一样。冯和议笔名又叫苏青,当时的她和张爱玲合称为“文坛双壁”。1945年31岁的苏青出版了散文集《饮食男女》,已经和张爱玲齐名了,当时上海文坛最有盛名的女作家。而如此优秀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却十分的坎坷。
苏青从小生活在一个条件很富有的家庭,可以算得上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里的长辈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所以自幼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苏青也自然耳濡目染。1933年的她考入了民国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大学,但是本来应该是她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却因为家里的原因而被迫退学。
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父母长辈的眼里,女孩子不必要读那么多书,再说苏青读了那么多也足够了,现在到了结婚的年龄,就应该以结婚为主。于是在苏青就读大学一年后被迫退学,因结婚退学的她,后来移居上海。对于这种强行的包办婚姻,苏青是非常的反对的,但是父母之命不可违,她只能接受了。
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婚姻的当然是不幸福的。那个时候的她为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就写下了《产女》,后改名为《生男育女》,这是她在为人妻为人母的时候写下的一篇作品,也正是这篇作品开启了她的作家之门。
她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自己的尊严,婚后的丈夫经常不给他生活费,还嘲讽她文化人赚不了什么钱,于是苏青拿起笔,一字一字的拾起了自己的尊严。
但是这种没有灵魂的婚姻注定是破碎的,他们的婚姻最终以离婚作为结尾,离婚后的苏青在《古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笔锋犀利的文章《论离婚》,这篇文章受到了当时上海市长的陈公博的赏识。
结束了长达10年婚姻的她,带着自己的孩子独立的生活,她更加努力的写书,目的就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于是慢慢地她的才华开始逐渐的显露出来,《结婚十年》这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她的一个人生经历,由于这本书写的很贴近生活,也赢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旅行社的一个奇迹。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畅销。
但是她的生活并不是就此一帆风顺,在抗战结束后,因为陈公博的原因,苏青也受到了牵连,陈公博被枪决后,苏青的生活一落千丈。
从那以后,苏青便开始到处的奔波,四处的辗转,为的就是能够维持生活。可是她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好转,她写过剧本,看过大门,最后终于被黄浦区文化馆收留,1975年退休,每月领取退休工资43.19元。
晚年的苏青生活的也是十分的落魄,她住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但是经常受到邻居的欺负,迫于无奈她和一家偏远郊区的农户换了房子。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她的身体状况也每日愈下,苏青与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自己的小外孙三代人生活在一起,而所居住的房子不到10平方米,1982年12月去世,享年69岁。
本文来自华夏文明史录投稿,不代表T9K9经典影视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