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昨天刚看完言承旭的腹肌,今天就被马里奥的肿脸冲击了…
想当年《初恋这件小事》风靡亚洲,马里奥一下子成为了无数少女的白月光。
对比如今的马里奥,难免让人感慨一番岁月催人老。
尽管有些粉丝面对发福的马里奥依然狂吹彩虹屁。
但大多数网友都清醒的看到了他的“圆脸、大屁股、身材粗壮”,并建议他好好减肥。
平心而论,大众对明星的外型指指点点早就是家常便饭了,况且减肥健身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可谁能想到这个建议,居然成了马里奥嘴里的「霸凌」…
先是无数粉丝像护犊子一样,扒出了网友的信息,并指责网友不该对马里奥的身材评头论足。
紧接着,马里奥的好友也发文回应网友:“他都那么完美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就连马里奥相恋多年的女朋友Junji也为此事专门接受了采访,哭得梨花带雨地解释:
「马里奥是因为工作太忙,在剧组吃的不好,休息期间才会发胖…」
粉丝+朋友+女友对网友轮番轰炸完,本次事件的男主马里奥才出来回应。
理由是:人不胖,吃的也不多,是穿了以前的衣服太小了不合身。
不过有趣的是,自从马里奥女友出面发声后,网友的讨论点就从马里奥发福变成了:他女朋友情绪不够稳定。
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几年,大众对于情绪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了。
大人冲浪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网友吐槽,男女之间在情绪处理上的差异,甚至有些时候无法共情彼此的情绪,而导致吵架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最常见的就是,情侣吵架时女生还在气头上,男生却感觉本次吵架已经圆满结束了。
就连泫雅之前也在综艺中吐槽过,无论自己气成啥样,委屈流泪还是气到捶床,金晓钟都只会眼睛瞪大的看着她。
咱就是说,到底是女性过于敏感、情绪被放大,还是男性钝感力过强、总是get不到要点?
女性更容易陷入情绪困境?
众所周知,激素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情绪调节等主要生物学功能中,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而贯穿女人一生且无法避免的生育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激素水平波动,这直接影响着机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这个影响有多大呢?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超过3.5亿人受情绪问题困扰,其中女性患者大约是男性的2倍。
我们都知道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有四个巨头:内啡肽、多巴胺、血清素和催产素。
其中,受性别影响最大的就是多巴胺和血清素,它们一个负责即时快乐,一个负责长期快乐。
研究表明:因为雌激素的存在,会使女性的基础多巴胺水平比男性高30%。
这样的多巴胺水平可以说,堪称完美。
所以,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发挥出最佳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记忆力也优于男性。
可当我们有情绪波动时,多巴胺水平就会超过最佳值。
这时,女性的认知能力就会明显下降,间接导致了情绪不佳、烦躁易怒。
除了多巴胺,血清素也同样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血清素持久稳定的分泌能有效防止情绪低落。
换句话说,如果血清素的含量低,人就会感到疲惫、没有精神、烦躁易怒。
有研究发现:60岁的人与30岁的人相比,体内的血清素特异受体数目会下降近60%。
这也是为什么人越长大,越容易对很多事情丧失兴趣,因为确实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
重点是,女性合成血清素的效率只有男性的一半,这无疑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所以在面对同样的事情时,男性回归冷静的速度是会显得快一点。
季节变化,同样会引起情绪波动
除了激素水平的差距,季节对女性情绪的影响也比男性更加强烈。
2021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体内部其实有一个季节性时钟,它主导着我们情绪的变化。
研究人员分析了以色列大型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
其中包括4600万人,全年的健康记录以及数百万份的激素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显示:人体情绪波动确实呈现季节性模式,大多数垂体激素在春末达到峰值,器官的效应激素在秋冬季达到峰值。
从性别来看,男性只有一个春季峰值,女性却有春秋季两个峰值。
也就是说一年四季,其中两个季节对女性的情绪调节都不够友好。
一半的时间都在做情绪的奴隶,这日子还咋过…
其实早在1974年,心理学家William W. K. Zung就研究过情绪与季节的关系。
他统计了1965~1971年间共3672起自杀事件,发现3月、4月和8月是自杀的高发时段,而其中很多人都没有情绪病史。
至于为什么季节变换,会对我们的情绪影响如此之大?
研究人员表示,温度、光照等变化会破坏人体内部稳态、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让人变得冲动失控。
# 天气变暖
斯坦福大学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每升高1℃,因情绪失控导致的自杀率就会上升1.4%。
温度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分泌,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调节和唤醒情绪的能力。
其次,高温还会影响脑血流量、神经功能和耗氧量,影响调节焦虑、冲动和情绪水平的能力。
# 光照变长
除了温度的影响,阳光也会对我们的荷尔蒙造成影响。
光照的强度、时长以及周期变化同样是导致情绪失控的诱因。
因为阳光明媚的日子,会让大脑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时间一长就容易失去对情绪的自控力,对本身就有情绪困扰的人来说,也更容易引发焦虑。
希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光照较少的12月相比,6月的自杀风险增加了36%。
# 昼夜节律变化
大家都经历过「春困」吧…
有数据表明,全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受季节影响,导致昼夜节律失调。
而春天脚步渐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天亮得越来越早。
褪黑素作为一种有助眠作用的激素,主要由松果体在夜间的黑暗环境里分泌。
到了春天,白昼变长黑夜变短,体内褪黑素的分泌也相应变少,睡眠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
2021年一项招募了216人的研究发现:
相对于冬天,人们在春天的睡眠时间更短,平均每天要少上半个小时左右。
对于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的人来说,影响会更加明显,严重的话甚至会少睡4~6小时。
刚入春的时候,大人就是每天四点多才能辗转入睡,早上七八点就醒了…
这意味着,大多数人即将醒来的时候有一小撮人才刚刚睡着。
而光照时间的提前会进一步延迟昼夜节律,昼夜节律的延迟就会诱发情绪不稳定,甚至躁狂。
# 过敏
没想到吧,「过敏」也是导致情绪不稳定的主力军。
丹麦一项研究发现,情绪问题与空气花粉/粉尘密度存在着显著相关。
当空气中粉尘密度达到30粒/m³以上时,诱发情绪不稳定的概率就会增加13.2%,自杀率也随之增加。
一项东京的研究同样发现:当花粉密度超过30粒/cm³时,女性就会易怒烦躁,自杀率也增加了50%,但对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花粉、灰尘等过敏源随着春天的到来逐渐增加,使人产生炎症反应。
而炎症与情绪、焦虑、应激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等都存在显著关系。
想想也是,本来春天就睡不够,再加上鼻炎、过敏,情绪不好发发脾气也很正常。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情绪持续低落真的不一定是我们自身的问题,而是季节惹的祸…
怎么摆脱情绪困境?
#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睡眠不足会对情绪调节功能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利用遮光窗帘,给自己营造一个黑暗、凉爽的睡眠环境。
另外,尽量养成每天在规律时间起床和睡觉的习惯。(可以做不到早睡早起,但要尽量做到规律
# 适度运动
定期运动不仅有助于缓解情绪焦虑,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天气逐渐变暖,小伙伴们可以尝试些比较清凉的运动或在室内锻炼,时间上可选择清晨和晚上锻炼,半个小时即可。
# 均衡饮食
情绪不好就容易食欲不振,可没有营养摄入也会让人更加烦躁,陷入死循环…
多吃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和水果,既可以有效缓解低迷情绪,又可以提高注意力和生产力。
特别是优质蛋白、维生素B(主要是B6)和镁,这些都可以促进快乐激素的产生。
给大家放一张富含这些元素的食物表,每天可以从上面挑几样吃吃,轻松实现成长快乐。
虽然先天和后天的多种因素,导致我们女性更容易被情绪所困,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快乐!
本文来自新氧投稿,不代表T9K9经典影视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